提升自主学习能力
主动规划学习:在数字化教育环境下,学习资源丰富多样,学生需要主动制定学习计划。依据课程大纲和自身学习目标,合理安排每天或每周用于在线课程学习、完成作业以及拓展阅读的时间。例如,对于一门在线数学课程,学生可规划每周一、三、五晚上进行课程视频学习,周二、周四完成配套作业,周末对本周知识点进行总结复习,确保学习有条不紊地推进。
自我驱动学习:摆脱对教师和家长的过度依赖,培养自我激励的学习动力。在遇到学习困难时,主动查阅资料、寻求在线学习社区的帮助,而不是消极等待他人指导。比如,在学习编程时遇到代码错误,学生主动通过在线编程论坛搜索解决方案,或参考相关编程教程书籍,尝试自行解决问题,不断提升学习的自主性。
学会知识整合:互联网上的知识碎片化特点明显,学生要具备将分散的知识进行整合的能力。在学习不同学科知识时,善于发现知识之间的关联,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。例如,在学习历史和地理学科时,将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与当时的地理环境相结合,理解地理因素对历史发展的影响,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。
增强自律与时间管理能力
抵制外界诱惑:数字化学习环境中充斥着各种干扰因素,如网络游戏、社交媒体等。学生必须强化自律意识,在学习时间内自觉抵制这些诱惑。可以通过设定专门的学习时段,关闭手机、电视等无关设备,营造安静专注的学习空间。例如,规定每天下午 2 点至 4 点为学习时间,期间将手机调至静音模式,放在远离学习区域的地方,全身心投入学习。
合理分配时间:数字化学习的灵活性要求学生能够合理分配时间。根据学习任务的难易程度和重要性,合理安排学习时间。对于难度较大的知识点,预留足够的时间进行深入学习和思考;对于简单的复习内容,可利用碎片化时间完成。比如,利用乘坐公交车的时间,通过学习类 APP 复习英语单词;而对于数学中的函数章节,安排连续的 2-3 小时进行系统学习和练习。
严格执行计划:制定好学习计划后,学生要严格按照计划执行,养成良好的时间管理习惯。避免拖延,按时完成各项学习任务。例如,计划每天完成一篇英语作文,无论当天学习任务多忙,都要确保在规定时间内完成,逐步提升自我管理能力。
掌握数字技术应用技能
熟练操作学习工具:学生需要熟练掌握各类数字化学习工具的使用方法,如在线学习平台、电子阅读设备、学习类软件等。能够自如地在在线学习平台上查找课程、参与讨论、提交作业;熟练运用电子阅读设备阅读电子书籍、做笔记;掌握学习类软件的功能,如利用数学解题软件辅助学习。例如,熟练使用在线学习平台的直播互动功能,积极与教师和同学进行交流,提高学习效果。
利用技术拓展学习:借助数字技术,主动拓展学习资源和渠道。通过搜索引擎查找相关学科的学术论文、科普视频,深入了解学科前沿知识;利用在线学习社区与其他学习者交流学习心得、分享学习资源。比如,对天文学感兴趣的学生,通过搜索引擎找到专业的天文学网站,观看天文学家的科普讲座视频,拓宽自己的知识面。
保护个人信息安全:在数字化学习过程中,学生要具备保护个人信息安全的意识。不随意在网络上透露个人身份、家庭住址等敏感信息,避免遭受网络诈骗或隐私泄露。例如,在注册学习类 APP 时,仔细阅读隐私政策,不随意授权不必要的权限,确保个人信息安全。